张计华 蘑菇洞走出的农民致富引路人
【摘要】张计华 蘑菇洞走出的农民致富引路人

2016年9月,记者随清水河网络媒体行在韭菜庄认识了山峡庄园生态旅游区、华丰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计华。
张计华出生在自治区级贫困县清水河县韭菜庄乡,那里有风光秀美的石峡口、水潺林密的摇铃沟、绵延起伏的明长城。1996年在内蒙古卫校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农村百姓生活的甘苦张计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年来,一直思考如何利用家乡旅游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发家致富。
2008年,在清水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张计华带领家乡有头脑、勤劳、能干的10名群众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回乡后就筹措资金500万元,创建了山峡庄园生态旅游区。在石峡口水库开发了垂钓、快艇、采摘、登山、水产养殖等项目。目前,山峡庄园生态旅游区累计投资1200万元,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解决农村剩余劳力30人,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万元。
考虑到农民对旅游产业的认知程度及经营现状,且仅局限于部分群众脱贫的实际,为带领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张计华瞄准食用菌种植这个前景看好、收益稳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的产业。2009年又投资500万元,引进双孢菇、香菇种植技术,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
经过几年的种植、摸索、实践,找到一条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带领群众致富新路:
利用山洞常年恒温、通风良好、无有害气体得天独厚的条件,培育食用菌菌棒,由农户利用大棚温室、废弃窑洞等场所进行菌棒出菇转色,由合作社负责营销。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产业化经营体系。
据张计华介绍,农民每一种个菌棒就能获利5-6元,每户农民种5000-10000棒香菇,一年就增加5-10万元的收入。目前,山洞年生产食用菌菌棒300万棒,辐射带动城关镇、宏河镇、韭菜庄乡,带领1万多农户脱贫致富。
张计华带领周边的农民富了,他从大山深处走来,从他的蘑菇洞走来,将和他的山峡特产一样走进呼和浩特、走进北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茶乡父子兵 带动茶农致富路
1月22日,雅安市在名山区联江乡藕花村,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人,正在茶地里忙碌。乍一看,今年68岁的周杰和普通茶农没什么两样,殊不知,他却是茶界远近闻名的专家。他倾尽一生心力选育的优质茶种,为雅安茶农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破解戈壁种枣三难题 20170213
2.13(周一)破解戈壁种枣三难题
六畜兴旺贺新春 20170205
厉害了,我的牲畜
竹林里的飞鸡 20170204
这里有十万亩竹林,却号称养着五十万只鸡,它们吃的是虫和草,喝的是竹根水,又有着怎样的口味?
大地之子 2016全国十佳农民揭晓仪式 20170127
央视网消息:由农业部主办的“大地之子——2016全国十佳农民揭晓仪式”2017年1月27日晚 18:05在CCTV-7播出。他们从田间地头走上揭晓仪式的舞台,为什么是他们成为了2016全国十佳农民?在他们的身上,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脐橙设计一生 20170119
1.19(周四)为脐橙设计一生
养土猪的新创意 20170118
1.18(周三)养土猪的新创意
吃掉土中的重金属 20170117
1.17(周二)“吃”掉土中的重金属
白海参诞生记 20170116
1.16(周一)白海参诞生记

让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养豪猪
让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养豪猪
三年就丰产的红肉苹果 20170112
1.12(周四)三年就丰产的红肉苹果
和天敌住在一起的小龙虾 20170111
1.11(周三)和天敌住在一起的小龙虾
獾 未曾驯养的野家伙 20161222
12.22(周四)獾 未曾驯养的野家伙
围场 把土豆产业做到极致 20170110
1.10(周二)围场 把土豆产业做到极致
兔粪玩出新花样 20161220
12.20(周二)兔粪玩出新花样
种红薯 实用高产的新方法 20170109
1.9(周一)种红薯 实用高产的新方法
张锦林种佛手的四个创新 20161219
12.19(周一)张锦林种佛手的四个创新
为了得到珍贵的树叶 20170105
1月5日(周四)为了得到珍贵的树叶;特别的鹅 特别的养法
给油茶找红娘 20161215
12.15(周四)给油茶找红娘
种完水稻种辣椒 20170104
1月4日(周三)种完水稻种辣椒;鸳鸯水里收麻虾;能熬出米油的大米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