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
【摘要】鲶鱼,生物分类学上是指一个属一一鲶鱼属,下分多科多种。一般而言,人们所言鲶鱼,指本地鲶鱼,分种较多,常见有鲶鱼(土鲶)、大口鲶鱼、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
常见分类
1、鲶鱼:即本地鲶鱼、土鲶,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肉食性,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较高,可人工养殖。生长速度较快,但一般重量不大。肉质鲜美,被认为是等同鱼翅、甲鱼的珍品,市场价格较高,多为一市斤30元以上。
2、大口鲶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大嘴鲶种。外貌与鲶鱼相似,也是4根须,但口奇大,个体也较鲶鱼大很多。可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即可长到500~750克,第二年可长到1500~2000克,第三年可长到3000~4000克。市场上销售的多是此种鲶鱼,肉质较为平常,价格便宜。
3、胡子鲶:本地胡子鲶,又名塘鲺、塘角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胡子鲶科-胡子鲶属-胡子鲶种。8根胡须,上下各4根。体色黄色,野生鱼生长缓慢,一般重量不超过1市斤,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可人工养殖,市场潜力大。
4、革胡子鲶:又名埃及胡子鲶、埃及塘鲺,由埃及引进。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革胡子鲶种。8根胡须,通体发黑,个体巨大。多为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很快,饲养一年可重达2公斤,最大个体达10公斤以上。对生存水质要求很低,耐低氧。肉质不太好,市场价格便宜。但其易养殖,生长速度快,也有不少人养殖。
外形特征
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 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 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
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分布范围
鲇鱼同鲶鱼,又叫土鲇,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中国各省均有出产。
生活习性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鲶鱼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强,其寿命可达70余年。
鲶鱼的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鲶鱼贪食,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共有四根胡须,上长下短,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鲶鱼有三大:嘴大、头大、肚子大。
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鲶鱼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里。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 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 洞或石洞里。在水库、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雄性鲶鱼也是把 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 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鲶鱼贪食易长,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鲶鱼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鲶鱼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有四根胡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鲶鱼体长形,平扁,尾部。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须可深达末端。鱼多,体无鳞。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很长,后端连于。鲶鱼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鲶鱼的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或河川等的淡水中,生活在海洋里。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 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2根长须2根短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营养分析
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为鱼中珍品。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1、功效作用:鲇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文献记载:中国自古就有食用鲶鱼的记载。《食经》:“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南北朝·陶弘景:“鲇鱼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宋·苏颂:“鲇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本草纲目》:“鲇鱼反荆芥。”《随息居饮食谱》:“鲇鱼,甘温,微毒。痔血、肛痛,不宜多食。余病悉忌。”
2、最佳食用季节:鲇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
3、适合人群:适合一般人食用。尤其以老、幼、妇女产后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
4、适用量:每次150~200克。
5、显著特征: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2根胡须。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
6、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能食用。老、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食品管理局首席科学家利萨·撒波博士表示,年轻父母应该警惕7种鱼——鲨鱼、箭鱼、旗鱼、枪鱼、罗非鱼、方头鱼以及鲶鱼。这些鱼除了体型相对较大以外,它们还是生命周期更长的食肉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它鱼偏高,儿童不宜食用。
7、食用禁忌:鲶鱼为发物、痼疾、疮疡患者慎食。
8、食物相克:鲇鱼不宜与牛羊油、牛肝、鹿肉、野猪肉、野鸡、中药荆芥同食。
苗种培育
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人工繁殖鲶鱼、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
1、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尾。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8%,以保证性腺发育营养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冲水1—2次。
2、亲鱼的选择: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雌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1.5千克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雄性体重要求在0.5千克以上,轻压腹部,生殖孔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一是外观生殖孔,红肿,呈不规则圆形音为雌性;较规整为雄性;二是看腹部,松软膨胀,轮廓明显为雌性,反之为雄性;三是看尾叉,尾叉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叉口浅,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叉和生理分叉。雌雄性比为1:2—3。
3、人工催产及孵化:当水温上升到18℃且较稳定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时间间隔为10小时,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催产药物为DOM(马来酸地欧酮)和LHRH-A2(促排卵2号),剂量为雌鱼5毫克DOM/千克体重+5微克LHRH-A2/千克体重,雄鱼剂量减半。两射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效应时间大约16小时左右。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水深0.5米左右。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亲鱼产卵后,迅速捕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也可将鱼巢轻轻捞起,用5毫克/升(每立方水5克)孔雀石绿消毒后,放在网箱中孵化。孵化网箱网目为40目,幅宽1米,长2—3米,放卵密度为2万—3万粒/平方米。静水孵化,定期刷网箱,保持溶氧充足,保证胚胎发育正常。水温20℃,36小时破膜出苗。鱼苗孵出后3天内,须及时投喂轮虫、蛋黄。孵出6—7天后可投喂枝角类。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鲶鱼的稻田养殖
实践证明,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每亩千斤稻,收入千元钱)意义重大。
1、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2、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3、苗种放养
①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②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③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
④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
4、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
日常管理
1、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l/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2、防治鱼病: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治疗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浸洗3分钟。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持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
捕捞收获
水温降至10℃以下时,鲶鱼基本不摄食,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可采用钩钓、拉网、网刺等,但这些方法均不易捕干净,所以一般采用放干水后捕捉。
钓法
鲶鱼吃钩时看样子又凶又痴,实际上鲶鱼是敏感性强且刁钻的一种鱼类,它的一切动作都很灵活,如果一个沟塘里用鱼网捞过,最少要过3~5天才敢吃钩。如果发现有网捕捞过沟塘,就不要在里面下钩了。
鲶鱼咬钩时很灵活,一定要掌握时机,即是要等鲶鱼咬住钩回头跑时及时甩钩,甩钩时要掌握三要:第一要狠,第二要用力,第三速度要快。
选用钓竿也是主要的,切记不能选用过硬的竹子做钓竿。因为鲶鱼咬钩时咬住就回头跑,如果钓竿过硬没有韧劲又加上鲶鱼敏感性强,随时可吐钩,得不到收获,如果选用过软的竹子做钓竿也不行,因为鲶鱼钩尖不是特尖快,就钩不进嘴壳,也容易脱钩。
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物流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其它相关
1、会钓老鼠的鲶鱼
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有一种鲇鱼,专门诱捕岸上的老鼠。这种鲇鱼白天休息,夜间四处觅食。当它游近岸边,便将尾巴露出水面,一动不动地靠在岸边,发出阵阵腥味引诱夜间外出觅食的老鼠。狡猾的老鼠见到浮在水面上的鱼尾巴,并不立即咬食,而是先用前爪去拨动几下,此时鲇鱼仍然一动不动,让老鼠误认为是死鱼。老鼠见鲶鱼不动,真的以为是死鱼,便放心大胆地张口咬住鲶鱼尾巴,使劲往岸上拖。
这个时候,鲇鱼见老鼠已上了圈套,便使出全身力气,尾巴一摆,将老鼠拖入水中,老鼠虽识水性,可以与鲇鱼在水中较量,但无奈力气不如鲇鱼,在水里也缺少鲇鱼那种长时间潜入水中的优势,一场生死大搏斗的结果是鲶鱼占上风。此时,鲇鱼充分发挥它在水中的优势,用锯齿样的牙齿咬住老鼠往水下拖,老鼠在水下不能换气,挣扎一阵后便活活淹死,成为鲶鱼的美食。
2、巨大的鲶鱼
2005年,泰国北部的渔民在湄公河中意外捕获了一条超大泰国胡子鲶鱼,重达293千克,有关科学家认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不幸的是,动物保护学家和专家还没能成功解救这条大鲶鱼,它就成了渔民们的腹中餐。
湄公河是许多淡水巨型鱼类的家乡,生活着很多种大型淡水鱼类。此次被捕获的大鲶鱼则是其中最为庞大的一种,293公斤重的它体形就像一头大灰熊。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一名科学家在一份声明中透露:“我们已经确认,这条鲶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淡水鱼纪录保持者,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得知这条巨型鲶鱼的消息后,当地动物保护者和政府官员试图和捕获它的渔民谈判,希望他们放了这条鲶鱼,使之能够顺利产卵。但遗憾的是,村民们并没有听从劝告,而是将鱼肉当作罕见的美食瓜分享用。
3、绘画
鲶鱼体态俊美,须子细长飘逸,水中游动姿态优美,是绘画的很好题材。当代实力派画家黄阳光、李振凯、吴玉阳等画家都喜欢画鲶鱼。
福寿螺
福寿螺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是餐桌上的佳肴。但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狐狸
狐狸为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最高时速可达50km h,所以主要以鱼、蚌、虾、蟹、鼠类、鸟类、昆虫类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植物。
水蚤
水蚤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俗称鱼虫。体小,长约2毫米,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具背甲,躯干部有躯干肢(胸肢)5对,为运动及呼吸器官。
鱼缸造景
鱼缸造景是热带鱼饲养与种植水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饲养热带鱼的初期,人们只是在鱼缸中饲养一些供观赏的鱼类,随着观赏要求的提高,在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作点缀,随着照明设备与恒温设备的日益成熟,水草从陪衬的地位进入到了主角的地位,使种植水草作为一门专门的
鸸鹋
鸸鹋是鸟纲鸸鹋科唯一的物种,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是澳洲地区的特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体型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也被称作尤加利鸟,翅膀比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
水草缸
水草缸即是以水草为主题的水族缸,一般以热带淡水为主,着重于水草造景。现在,大多数流行天然造景,通常需要特别注重灯照、肥料、二氧化碳、水质等,以及所有对水草生长条件的维护。一般水草缸都会饲养群游性的小型灯鱼,或饲养神仙鱼、短鲷等,也会饲养少数的虾
鸵鸟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腿长。平时速度达80km h,最快达90km h。
清远麻鸡
清远麻鸡原产于广东省清新县。又名清远走地鸡,就是家养土鸡。因母鸡背侧羽毛有细小黑色斑点,故称麻鸡。它以体型小、皮下和肌间脂肪发达、皮薄骨软而著名,素为我国活鸡出口的小型肉用鸡之一。
乌骨羊
乌骨羊分为乌骨山羊和乌骨绵羊,全世界唯一的原产地是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2006年,国家根据该品种的产地、特点正式定名为“兰坪乌骨羊”。兰坪乌骨羊于2009年10月份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验收通过,同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鳇
鳇鱼是黑龙江省的特产鱼类之一,资源也比较丰富。鳇鱼体重一般在50~150公斤。据1979年测量142尾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尾长2 4米,重 140公斤,年龄以22~40龄的个体为主。其中一尾长达3 9米,重501公斤,年龄54岁。1980年还捕到一尾重达542公斤的个体。
黄喉貂
黄喉貂共有10个亚种,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筑于树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动,但白天也经常出现。
带鱼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 渐变细
虎头蜂
虎头蜂又称胡蜂,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身体长有虎斑纹,故被称为“虎头蜂”。主要分布国家为巴基斯坦、中国南部及印尼。
中国龙虾
中国龙虾又名大虾、龙头虾、虾魁、海虾等。它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厘米~40厘米之间,重0 5公斤上下,无螯,是虾类中最大的一类。形态:体长200~300毫米,头胸部略呈圆筒状,腹部较为扁平,尾扇柔软而半透明。
茶杯猪
“茶杯猪”是一种微型猪,由塔姆沃思猪和格洛斯特郡花猪杂交而成的,小猪只有茶杯那么大,迷你的“茶杯猪”成为了动物爱好们的新宠。猪的外表憨厚可喜,因此一直有少数人把猪作为宠物来养。可是,猪的体格实在太大了,养起来会受到许多限制
宠物猪
宠物猪,近年来的一个新新词汇,作为猪,在我们国家,过去就是用来吃的。只是近年来,养宠物的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全、越来越另类,猪,自然而然就成为人们玩赏的宠物了。
野村水母
野村水母是一种巨型水母,直径一般超过1米,部分个体甚至达到2—3米,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在当今全球变暖影响下,日本周边海域近年来每年秋季大量出现这种水母,严重影响当地渔业生产。
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为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栖息深度0-9850米,体长可达458厘米,为大洋性洄游性鱼类,成群活动,属肉食性,以鱼类、头足类、甲壳类为食,可做为食用鱼、游钓鱼及养殖鱼类。
银环蛇
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
银龙鱼
银龙鱼(龙鱼)别名银带鱼、银船鱼、龙吐珠鱼,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到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一般栖息在支流的水潭,以及岸边被水淹没的灌木丛,有时在生有浮草的水环境中都可以发现银龙鱼。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