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茶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五味子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果实,五味子茶即用五味子泡的茶,医认为该品能补虚劳、强阴益津、止汗、止泄等功用,属于治标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五味子茶的功效与作用及做法吧!
五味子茶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酸,温,无毒。
【归经】肺经、肾经、心经。
【功用】养心安神,补助金肾涩精。
【主治】用治心肾气虚、早泄、遗精、遗尿、失眠、健忘、心悸。此外,还可用于自汗、盗汗、胃酸缺乏、烦渴等。
1、治久泻不止:五味子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2、治久咳虚喘:五味子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五味子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3、治心悸,失眠,多梦:五味子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4、五味子治自汗,盗汗: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5、五味子治津伤口渴,消渴:五味子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五味子治遗精,滑精:五味子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五味子茶怎么做?
【材料】五味子15克,清水3杯,冰糖(蜂蜜)30克。
【做法】五味子用水从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煮20分钟。放入适量冰糖煮至溶化后熄火,或者熄火待自然冷却后加入蜂蜜调匀即可,冰镇一下更好喝。
【技巧】五味子的养生保健用量为每日3~5克,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煎茶喝,用量不宜多,以免胃不舒服。
五味子的其他用法
1、五味子膏:取250克五味子洗净,煎取浓汁,需煎两次,然后将两次浓汁合并,并浓缩至稀流膏样,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加热至黏稠液状即可。食用时一日两次,每次2汤匙,以温开水送服。此法服用可养肝益肾,生津涩精。
2、五味子粥:去五味子10克,大米2两,将两者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进行熬制。以此方法食用五味子,具有养肝、补肾之功效,大米本身就有着保肝、护胃的作用,若是酒后进食,能够有效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3、五味子炖肉:取用适量的鸭肉或猪瘦肉,五味子50克。将五味子与肉洗净,一起蒸食或炖食,并酌情加入一些调料,肉、汤、药俱服,有补肺益肾、止咳平喘之功效,特别适用于肺弱肾虚型的病人服用。
4、五味子酒:取五味子50克,白酒500毫升。将五味子洗净后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摇1次,浸泡15天后即可取用。取用需口服,每日3次,每次3-5毫升。此酒有着镇静、强壮、安神之功效,可治神经衰弱、头晕、心悸、健忘、失眠、烦躁等症状。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具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不过要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红花可以用来泡脚,有助于加速脚部血液循环。
地黄根的作用有哪些
地黄根主要有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的功效。地黄根对于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详细介绍如下。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功效为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又名铜芸、百枝,古代名“屏风”,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乃风药中之润剂”,能发汗能止汗,能止泻能通便。
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薏苡仁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的功效。薏苡仁的化学成分含有薏苡仁酯、脂肪油、肉豆蔻酸、芸苔甾醇、棕榈酸、8-十八烯酸、豆甾醇、氨基酸、蛋白质、糖类。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
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薄荷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每100克干薄荷中,含水分9 6克、蛋白质6 8克和纤维31 1克,能提供870 7千焦的热量。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本草正义》:“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症,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远志的功效与作用
远志性温,味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临床应用生远志、制远志和蜜远志三种,。被列为国家三类保护药材。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根鲜脆多汁,可供药用。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医认为: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属于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知母也叫毛知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它有很强的抗旱抗寒能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冬虫夏草花的功效与作用
为了跟冬虫草区别开来,商家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把它叫做“虫草花”,虫草花外观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了“虫体”,而只有橙色或者黄色的“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冬虫夏草花的功效与作用吧!
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
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决明子茶,决明子茶是豆科草本植物的成熟种子,味苦、甘而性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决明子富含大黄酚、大黄素、决明素等成分,具有降压、抗菌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将单味炒决明子15克,直接泡茶饮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的一种植物,属于半野生半家种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是一种草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味平,性温,无毒,入肺、肝经,清香气浓,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板蓝根的副作用
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是药三分毒,板蓝根也是有副作用的,在使用的时候应当慎重。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土当归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点击阅读更多农民健康